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334篇
测绘学   138篇
大气科学   234篇
地球物理   170篇
地质学   529篇
海洋学   149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determine plant growth,development, and yield.Cool and moist conditions are most favorable for wheat.Wheat is likely to be highly vulnerable to further warming because currently the temperature is already close to or above optimum.In this study,the impacts of warming and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on wheat yield over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general large area model(GLAM) for annual crop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ach 1℃r...  相似文献   
972.
PMFT方法对我国年平均风速的均一性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丽娟  鞠晓慧  刘小宁 《气象》2010,36(10):52-56
利用惩罚最大F检验(PMFT)方法并结合详尽的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对我国701个气象观测台站年平均风速资料进行了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检验方法能够应用于对年平均风速资料进行均一性检验,我国年平均风速资料的不连续点主要集中在1~2个,已检验的701个台站中有61.3%的台站年平均风速序列是均一的,表明我国大部分台站风速资料均一性情况良好。仪器变化和台站迁移是引起年平均风速序列非均一性的主要原因,而仪器变化中的仪器换型是造成年平均风速序列非均一性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3.
介绍了自动制图综合中知识推理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借鉴人工智能优秀技术成果提升自动综合智能化水平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对ID3智能算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基于ID3决策树的知识推理模型。将该模型引入到道路网智能化选取当中。对该模型应用到道路网自动选取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算法应用于道路网选取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74.
尽管确定性预报不是集合预报系统(EPS)的主要目的和应用方向,但其每一个成员的预报表现决定了集合预报系统的预报性能,集合平均也是实际预报业务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为此,利用2013~2015年5~10月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合预报系统的降水预报资料,CMORPH(NOAA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Method)卫星与全国3×10~4余个自动气象观测站的逐小时降水量融合资料,研究ECMWF集合预报系统对秦岭周边地区逐日降水的控制预报、成员预报、集合平均的预报能力,并探索提高降水集合平均预报性能的有效方法。主要结论如下:(1)无论是集合平均还是控制预报,整体上都较好的刻画了秦岭周边地区降水的空间形态,比较而言,控制预报能够更好的表现了降水的方差变化。(2)泰勒分析表明,集合平均的降水方差随预报时效增加单调减小,控制预报的方差变化随预报时效的增长振荡较小,其相关系数略优于集合平均。(3)技巧评分表明,集合平均使小雨(降水发生频次)的预报偏差显著增加,增大了空报率;使大雨以上的降水预报偏差减小,增大了漏报率,从而使得大多数情况下,集合平均TS(Threat Score)、ETS(Equitable Threat Score)评分低于控制及扰动成员预报。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降水这一要素的偏态分布特性引起的。(4)集合平均的显著贡献在于能够较好的指示可能发生降水的空间位置。通过阈值限定,调整预报偏差,减少(增大)其对小雨(暴雨)的预报频率,能够使集合平均的TS、ETS评分大幅度提升,预报技巧显著优于成员预报和控制预报。目前,预报偏差Bias订正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陕西省精细化格点预报系统中。  相似文献   
975.
利用ETM,ASTER卫星遥感数据和DEM资料对西藏嘎拉错地区第四纪湖相沉积和地质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和运动的差异隆升使藏南多庆错—嘎拉错区中更新世湖相地层发生了强烈变形,而角度不整合面的存在则显示共和运动的存在;嘎拉错的急剧干涸可能是在全球性气候转暖的背景下,玛不错一线近东西向断隆成为盆地新的分水岭之后,入湖河流的断流所致;嘎拉错干枯导致该区大面积土地荒漠化,加剧了区域自然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976.
本文利用西龙池(位于山西省境内)上水库的GPS短基线连续观测数据,计算得到23个月的坐标时间序列,分析并评估了多路径效应对序列中线性项以及周年信号的影响,进而确定了西龙池上水库长期变形趋势。结果表明:自初次蓄水完成后,西龙池上水库整体稳定,主、副坝平面方向上存在微弱的线性变形。其中位于主坝上的测点L022运动速度为北偏东80°,2.2mm/yr,S071为主坝体北向断面上测站,其速度为北偏东109°,2.5mm/yr,副坝上测点L132为北偏西87°,0.7mm/yr。其余断面上的监测点平面运动速率小于0.3mm/yr;同时,水库各测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其中L022、L132沉降速率分别为3.8mm/yr,1.4mm/yr,其余测站沉降速率小于1mm/yr。部分测站N、E分量出现了周年运动,振幅为0.5~1 mm。分析认为L022、TN01测站的周年运动可能是由于其所处基岩的热膨胀导致,其余测站的周年信号中包括有基岩以及地表热膨胀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77.
在VC++开发环境下编写了非差精密单点定位的软件,利用该软件分析了在给定不同初始方差的情况下,对滤波结果的影响,以及采用不同采样率的数据进行计算时,定位精度的比较。实验分析表明:选择合适的初始协方差能使滤波快速的收敛,选择的经验方差能使滤波达到较好的收敛速度,但对滤波稳定后的定位精度没有影响。通过不同采样率数据的定位结果比较证明了高采样率数据的定位精度高于低采样率数据的精度。  相似文献   
978.
品质城市建设是响应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以兰西城市群30个市(县)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建成区为基本空间单元,从用地、经济、社会、生态、环保、交通、市政和形象品质8个维度进行了兰西城市群品质城市建设水平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序变化上,各城市的综合品质整体持续提升,品质建设处于相对中低水平;...  相似文献   
979.
江苏黄珏油田戴南组储层结构及合理注采井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黄珏油田戴南组的孢粉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特征和测井相等分析,认为戴南组是在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滨岸—滨浅湖环境中发育的三角洲沉积;戴南组早期受南部的物源影响,戴南组后期的主导物源为北西方向;砂体类型有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体、溢岸砂体,但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有效储集体;戴南组的分流河道为曲流河,其河道砂体平均宽度:戴二段的为329m,戴一段的为207m;砂体呈孤立状、透镜状,其间被分流间湾的泥质沉积物分隔,是典型的迷宫式储层结构。油砂体沿分流河道砂体分布,且规模较小。计算表明,选择注采井距为100~300m,才能大幅度地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80.
The S receiver functions: synthetics and data example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Recently, the S receiver function method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to identify upper mantle interfaces. S receiver functions have the advantage of being free of S -wave multiple reflections and can be more suitable than P receiver functions for studying mantle lithosphere. However, because of specific ray geometry and interference of diverse phases, the S receiver function method has som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and limitations. We use synthetic seismograms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limitations of S receiver functions for studying mantle structures. Full-wavefield seismogram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reflectivity method and processed to generate synthetic S receiver functions for S , SKS and ScS waves. Results show that S receiver functions can be obtained from waveforms of S , SKS and ScS waves. The synthetic S receiver functions for these incident waves show S -to- P converted phases at all discontinuities in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Useful ranges of epicentral distances for calculation of S receiver functions are: 55°–85° for S , >85° for SKS and 50°–75° for ScS waves. We apply both the S and P receiver function methods to data recorded at broadband station YKW3 in Northwest Canada.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agreement among different receiver function methods, and demonstrates the usefulness of S receiver functions for imaging the mantle litho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